平台高分辨质谱成像支撑我所最新空间代谢组学工作
发布时间:2024-06-24 浏览量:
近日,我所本草物质科学研究室(2800组群)梁鑫淼研究员和朴海龙研究员团队运用前沿空间代谢组学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深入剖析了肝脏的区带化特性(Liver Zonation)。该团队结合肝脏区带化特性,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GPR35在调节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SLD)中的关键机制,有望为脂肪肝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以及药物靶点和相关药物开发等提供新的策略和路径。
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SolariX 15.0 T FT-ICR MS)质量分辨率可达百万级,质量精度误差在1ppm以内,有力保障了代谢物鉴定的准确性。该仪器配备有ESI、APPI和MALDI源,其中MALDI源可用于高分辨率质谱成像。该研究采用MALDI FT-ICR MS高分辨质谱成像技术(正、负离子模式),研究了特定生物条件处理下小鼠肝脏区带中代谢物的空间分布情况,揭示特征代谢物的空间分布与研究条件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3',5'-环磷酸肌苷(3',5'-cyclic IMP)在中心静脉(CV)和门静脉(PN)区域显著富集,并在高脂饮食(HFD)条件下减少。此外,与门静脉周围区域(Zone 1)和中间小叶层(Zone 2)相关的代谢物在GPR35基因敲除和高脂饮食条件下上调。这些结果表明,GPR35的缺失和高脂饮食改变了肝脏区带中的代谢物分布,影响MASLD的进展,其中3',5'-环磷酸肌苷可能作为疾病进程中的标记物。
图1 正常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中野生型(WT)小鼠和GPR35基因敲除(GPR35 KO)小鼠肝脏中磷脂的空间分布。
相关成果以“Spatial multi-omics characterizes GPR35-relevant lipid metabolism signatures across liver zonation in MASLD”为题,发表在Life Metabolism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大连化物所出站博士后吾夏尔·吾提克尔博士、博士研究生张怡然。平台的王莉副研究员提供了质谱成像技术指导,为本文的共同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93/lifemeta/loae021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号5号楼
邮编:116023
联系人:赵旭
电话:0411-84379707
邮箱:zhaoxu@dicp.ac.cn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西路恩泽街39号
邮编:116082
联系人:贾正浩
电话:17609862658
邮箱:jiazh@dicp.ac.cn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中路568号T1号楼
邮编:116051
联系人:于文广
电话:13804242646
邮箱:wgyu@dicp.ac.cn
联系人:杨婷
电话:13354282828
邮箱:yuqian@dicp.ac.cn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
在线客服
测试服务
13354282828
服务时间
7*24h
展开更多
>